根据现代民主製中三权分离的原则,藏人行政中央是由最高法院、西藏人民议会以及内阁(噶厦)所组成。 藏人行政中央噶厦在噶厦(政府内阁)领导下,有七个部和三个独立机构所组成。另有还有一些独立经营但由藏人行政中央领导的团体或机构。
西藏流亡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
01. 歷史沿革 02. 流亡中的噶厦之变迁 03. 西藏流亡政府歷届噶厦之噶伦名单 04. 宗教与文化事务部 05. 内政部 06. 教育部 07. 财政部 08. 卫生部 09. 安全部 10. 外交与新闻部 11. 西藏流亡政府驻外机构 独立机构 01. 选举事务署 02. 政府公职人员之选任委员会 03. 审计署
其他部门 01. 西藏剧团
藏人行政中央 [噶厦] 及其所属各部门
歷史沿革 噶厦(Kashag),翻译成中文就是『受命大臣之房』,房子当然指的是由受命大臣们组成的政府之办公的地方。另外也有一些观点认為噶厦的涵义是『发布命令之房子』,表示此处只发布命令而不接受命令—–即為最高的权力机构。 歷史上,大约公元六世纪开始的西藏赞普时代,国王被称為「赞普」,意同「强雄」,大臣被称為「伦」,中文<>等史料中记载的迎请释迦牟尼佛像和文成公主的西藏人被称為禄东赞,即大臣东赞之意。
这个「禄」就是「伦」的另一种音译。 公元十三世纪,西藏结束长达百余年的分裂时期,重新建立萨加王朝时,萨迦的统治者被称為「贡玛」,意為在上者,藏文中这个词和中文的「皇帝」是对应的。所以翻译成中文就是皇帝。其大臣被称為「本钦」,意為「大官」。 随后西藏经歷了帕竹王朝和仁蚌巴时代,帕竹王朝的统治者似乎没有固定的称呼,多被称為「米旺」或「旺」,意為「人主」或「权威」,即人类的主人或权威的主人。 仁蚌巴时代由于表面上还服从帕竹国王,类似日本的幕府时代,因此没有王名。 随后建立的藏巴王朝自称「嘉波」,意為国王,臣子為伦波。
1642年,西藏噶登颇章政权正式建立,达赖喇嘛被称為「贡萨钦波」,意為「伟大的至高无上者」。而平时负责行政事务的首席大臣则被称為『第司』,意 為执政官。另有国王等称号,如顾实汗、第司桑杰嘉措曾获得持教国王和国王的称号,顾实汗的子孙也承袭这一称号。其后的颇拉鼐等也被称為「米旺」等。 公元1751年,七世达赖喇嘛重新从颇拉鼐的后裔手中夺回政权后,直接掌握政权,并对西藏行政机构进行改革,任命四人為噶伦,即受命大臣之意,表示直 接接受达赖喇嘛命令的大臣,负责日常的行政事务。
由他们组成的西藏政府也就从此被称為噶厦。噶厦是负责日常行政事务的,有时候在噶厦之上还设有「司伦」, 即总理。中共入侵西藏时西藏没有司伦,只有两个司曹,即代总理。 1959年达赖喇嘛及噶厦成员在流亡途中得知中国政府宣布解散西藏政府,乃在西藏隆子县宣布达赖喇嘛所领导的噶厦仍然是西藏合法的政府,噶厦将继续行 使权力,并宣布隆子宗為西藏的临时首都,随后噶厦在领导西藏的抵抗运动失败后随达赖喇嘛流亡国外,并在穆苏裡成立噶厦政府,当时下辖五个部和一个直属单位,即宗教部、内政部、教育部、安全部、外交部和干部管理室。 1960年4月29日,西藏噶厦达赖喇嘛搬迁到印度北部的达然萨拉直到现在為止。在流亡期间,噶厦的性质和职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一个代表全体西藏人民的民主政府。
流亡中的噶厦之变迁 藏人行政中央-噶厦由一位首席噶伦(类似首席内阁大臣)和不超过七位的噶伦(内阁大臣)组成,在流亡期间,噶厦作為藏人行政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在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的领导下,负责西藏流亡政府的一切行政事务。目前的噶厦已经是第十三届。噶厦的变迁经歷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第一至九届噶厦,这期间的噶厦还保留著不少旧西藏的传统,噶厦成员都是由达赖喇嘛直接任命,然而由于达赖喇嘛在流亡社会引进民主製,建立西藏人民议会,因此这期间的噶厦相当于现代民主国家的内阁製形式,在向达赖喇嘛负责的同时也向西藏人民议会负责。 第二个阶段是从第十届到十二届噶厦。
这期间的噶厦成员不再由达赖喇嘛直接任命,而是由达赖喇嘛提出十四名以上的候选人名单,然后经由西藏人民议会通过投票从中选出七人组成,这时的噶厦不论是形式或实质都接近于现代民主製度中的内阁製,噶厦向西藏人民议会负责。 第三个阶段是现任的第十三届噶厦。这一届的噶厦成员不再由达赖喇嘛提出候选人名单,其候选人和当选者都是通过人民直接投票选举產生的,噶厦直接向选民负责。这时候的噶厦已经是一个完全代表民意的民主政府。
这届噶厦与以往的噶厦不同的特点是: 第一、候选人不再由达赖喇嘛提名。而是由人民直接提名產生。这次的选举首席内阁大臣之方式是根据达赖喇嘛提出的建议,经西藏人民议会第十二届第十一次 会议通过并对《流亡藏人宪章》中有关内阁大臣之选举规定进行了修改后正式实行之。產生的办法是先进行预选,这是人民可以提出候选人的名单,然后以得票 最多者為候选人,当候选人确定后,人民再次投票从候选人中挑选一人為首席内阁部长(首席噶伦–下同)。
根据<>的规定,首席内阁大臣由所有享有选举权和自由的西藏公民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產生,并由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任命。 第二、由人民直接选举產生的只是首席内阁部长,当选后被任命并宣誓就职的首席内阁大臣应根据《宪章》第二十一条第三款所规定的候选人条件,要向议会提 出其内阁所需要的不多于七人的内阁大臣候选人名单及简歷和说明。若非无异议通过,由与会全体议员则对候选人以秘密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若得票超过与会议员 的一半以上则可宣布当选。若在议会无异议通过,则由达赖喇嘛任命為内阁大臣。如果首席内阁大臣提出的内阁大臣候选人在议会未能多数通过,则首席内阁大臣要 向议会相应地提出新的候选人名单。内阁责任由全体内阁集体承担。阁员(噶伦—-下同)向首席内阁部长负责。 根据《流亡藏人宪章》的规定,首席内阁大臣和内阁(噶厦)除非依法提前发生变更者而外,任职期限為五年。
藏人行政中央歷届噶厦之噶伦名单
第一届西藏内阁 首席部长﹕卓康‧阿旺格列,宗教部长﹕新噶‧久美多杰,外交部长﹕聂厦‧土登塔巴,财政部长;噶让‧洛桑仁增
第二届西藏内阁 首席部长﹕新噶‧久美多杰,宗教部长﹕土登诺桑,教育部长;更德林‧乌色坚赞,外交部长﹕聂厦‧土登塔巴,内政部长;帕拉‧土登云丹,财政部长;噶让‧洛桑仁增
第三届西藏内阁 首席部长﹕噶让‧洛桑仁增,宗教部长﹕更德林‧乌色坚赞,教育部长﹕香曲才仁贡保,内政部长﹕旺德多杰
第四届西藏内阁 首席部长﹕更德林‧乌色坚赞,教育部长﹕茶仁‧晋美散丹旺波,内政部长﹕旺德多杰,安全部长﹕吉雄‧泽旺丹增
第五届西藏内阁 首席部长﹕旺德多杰,教育部长﹕帕拉‧土登尼勤,外交部长﹕久钦‧土登南嘉,噶伦兼驻德裡代表﹕萨都‧仁青敦珠,安全部长﹕达拉‧彭措扎西,财政部长﹕吉雄‧泽旺丹增
第六届西藏内阁 首席部长﹕久钦‧土登南嘉,教育部长﹕丹增格西,安全与外交部长﹕扎西旺堆,财政部长﹕洛桑达杰
第七届西藏内阁 首席部长﹕久钦‧土登南嘉,助理噶伦﹕哲通‧丹增格杰,夏沃‧洛桑达杰(分工不明),外交部长﹕扎西旺堆,安全部长;阿拉晋美伦珠,教育与卫生部长;嘉日‧洛珠坚赞,财政部长;洛桑达杰
第八届西藏内阁 首席部长﹕格桑益希,教育与卫生部长﹕杰尊白玛,安全、外交与新闻部长﹕哲通‧丹增南嘉
第九届西藏内阁 首席部长﹕嘉乐敦珠,宗教与卫生部长﹕格桑益希,教育部长﹕杰尊白玛,外交与新闻部长﹕扎西旺堆,内政与财政部长;哲通‧丹增南嘉
第十届西藏内阁 首席部长﹕哲通‧丹增南嘉(1993-95),宗教部长﹕格桑益希(1993-96),教育部长﹕杰尊白玛(1993.2-93.7)、曲嘉‧仁青龛 卓(1993-96),外交与新闻部长﹕扎西旺堆(1993-96),内政部长;索南多杰(1993-96),安全部长;嘉乐敦珠(1993)、拉莫才仁 (1993-96.8),卫生部长﹕曲嘉‧仁青龛卓(1993-96兼),财政部长;达瓦才仁(1994-96)
第十一届西藏内阁 首席部长﹕格桑益西(1996.3-1997)、索南多杰(1996-2001.8),宗教部长﹕格底仁波且‧洛桑丹增 (1997.4–99.3),教育部长﹕曲嘉‧仁青龛卓(1996-2001.8),外交与新闻部长﹕扎西旺堆(1996-2001.8)、哲塘‧泽旺 秋嘉(1997.4–2001.8),内政部长;丹巴才仁(1999.9-2001.8),安全部长﹕阿拉杂益‧丹增般巴(1996-98.5)、多额 丹增(1996.2-97)、白玛群觉(1998.9-2001.8),卫生部长﹕达锡‧桑卡央吉(1996-2001.8),财政部长;索巴嘉措 (1996-2001.8)。 注:内阁成员在职期间得分工主管多有变化,此表所列仅仅是其主要分管部门和任职时间。
第十二届西藏内阁 首席部长兼安全、外交与新闻部长﹕桑东仁波且,宗教与教育部长﹕图丹龙热,内政部长﹕洛桑宁玛,卫生与财政部长﹕洛桑宁扎, (2005年5月噶厦工作进行了重新调整﹕桑东仁波且兼安全部与内政部长。图丹龙热担任卫生部长和教育部长。洛桑宁玛担任宗教部部长。洛桑宁扎财政与外交 部部长。)
第十三届西藏内阁 首席部长桑东仁波且兼安全、内政部、财政部长(2006.6-2007.10.5),宗教部部长:次仁平措(2006.10.5-),卫生部部长:格桑央吉(2007.5.25-2007.1128)巴降次仁(2007.1128-),财政部部长:次仁东珠(2007.10.5-),外交与新闻部部长:丹巴次仁(2006.10.5-2007.11.28)格桑央吉(2007.11.28-),教育部部长:图丹龙热(2006.10.5-),安全部长:忠群额珠(2007.10.5-)
第十四届西藏内阁(现任)2011年9月— 司政兼教育部部长洛桑森格(2011.8.8— ) ,宗教部部长:白玛曲君(2011.9.16—),卫生部部长: 次仁旺秋(2011.9.16—),财政部部长: 次仁顿珠(2011.9.16—),外交与新闻部部长: 德吉曲央(2011.9.16—),安全部长: 仲群•俄珠(2011.9.16—),内政部长:嘉日•卓玛(2011.9.16—)
宗教与文化事务部 宗教与文化事务部是1959年流亡政府刚建立时第一批成立的机构,其职责主要是照顾各教派寺院的建设和僧侣的生活、学习以及传承西藏传统文化等。此外 它还作為西藏佛教的权威机构,向那些对西藏佛教及其歷史发展感兴趣者提供情况资料以及向世界各地之藏传佛教寺院 或团体根据他们的要求的提供包括派遣经师在内的各项服务。现阶段,宗教与文化事务部还负责与世界各地的宗教团体或各种宗教进行联系沟通以及在世界宏扬佛法 之重责大任。
特别是在中国政府不断在西藏境内加紧实施削弱和消灭西藏文化与宗教的政策,使西藏文明面临存亡绝续之际,宗教与文化事务部的职责变得尤為重 要。 宗教与文化事务部歷来由内阁中分管宗教与文化事务部的噶伦直接领导。目前不仅在印度、尼泊尔和不丹重建了包括西藏各教派的寺院二百余座—-其中哲 蚌寺、色拉寺各自都有三、四千名憎侣,而且还在世界各国建立了一些寺院和一千余个宗教组织。
為了真正提高各寺院的整体素质,宗教与文化事务部还将几百名从 西藏师范学校和达兰萨拉西藏因明学院毕业的青年或憎侣分派到各寺院任教。 除了宗教与文化事务部一直从事西藏世俗文化的重建工作,不仅為继承宗教与文化传承的寺院、经学院和教育行业等应给予支持和提供便利,而且还在继承和宏扬西藏远古的文化,包括戏剧、金属的锻、锤、铸造以及绘画等诸领域培养了许多掌握原来已经濒临失传之传统技艺的新一代西藏人。
宗教与文化事务部还与世界各国佛教团体保持密切联系,多次出席国际佛教会议。该部还是国际佛教协会和亚洲佛教和平大会之会员。 宗教与文化事务部还先后召开多次西藏宗教会议,例如于2000年12月1日在达兰萨拉的诺布林卡召开的是西藏第七届宗教会议。大会不仅讨论了过去四十 年来各教派的发展状况和中共对佛教和憎尼的镇压等问题,而且还就未来西藏民主与宗教的并存以及西藏佛教如何面对未来等领域进行了俱实质性的讨论。这次有各 教派领袖和高憎学者出席的会议就西藏佛教的发展和其他重大事项做出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决定,使西藏佛教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
内政部 内政部是1960年成立的,当时,為了防止流亡藏人流散各地,為了保护西藏的宗教文化传统习俗和保持藏人的凝聚力,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在流亡初期就向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為流亡藏人提供地方以及帮助建立定居点的要求。在获得印度政府的积极回应后,在印度 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内政部作為对口单位直接负责安排流亡藏人的定居工作,从1960年在麦索尔建立了第一个藏人定居点开始,到目前近四十年裡,在 印度、尼泊尔及不丹各国已建有以农為主的定居点26处,以手工业為主的定居点16处以及10家工厂和12个零散定居点。另外,与当地居民杂居的。
除了具体管理和照顾在印度、尼泊尔和不丹境内的流亡藏人。内政部的工作范围从起初与印度政府的有关部门联系,安置流亡藏人到现在主要為流亡藏人提供就业机会和训练以及管理流亡社区等其工作涉及绝大部份流亡藏人。 目前流亡藏人的安置工作已经结束,据统计,流亡藏人人口已超过128000人,他们都根据个人的能力及爱好,服务于工农商或社会服务等行业,基本上已能自给自足。
归属内政部管辖的流亡藏人定居点由1﹕农业定居点、2﹕工业定居点或手工业合作社、3﹕寺院、4﹕学校或其他教育行业、5﹕自谋生计者聚居点、6﹕零散居住区、7﹕其他等七个类别所组成。 其中第五和六类的定居属于在安置期间流亡藏人自行聚居目的而形成的定据点,其他则包括欧美在内的在世界各地之流亡藏人。 除了在国外的流亡藏人由藏人行政中央驻外办事处代行管理职责而外,其他各类藏人定居点的地方行政主管、行政主管助理、手工业合作社经理等都要直接对内政部负责和接受内政部的领导。 目前内政部在各定居点的投资主要以改善流亡藏人的居住条件、水利建设以及提高农牧生產水平為主,包括示范和开发栽种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以及為新一代年 轻人提供相关的职业训练等综合项目。此外,对于孤寡老人或病患者以及无人保护且不能自立者,设立了专门的养老院,解决了许多社会问题,效果显著。 平时,内政部通过定期视察走访,调查居住在印度和尼泊尔及不丹等国的西藏难民之真实境况,然后再根据情况寻求解决的途径。农业定居点普遍设有合作社, 农民每年生產的產品出售和购买农药种子等等都是由合作社统一安排,其利润直接分配给农民,為农民带来不小的利益,效果显著。
教育部 1959年达赖喇嘛流亡印度后,為了保护西藏民族的传统文化,為了让西藏流亡儿童接受现代教育,达赖 喇嘛谢绝了印度总理尼赫鲁鉴于将西藏流亡儿童分送到印度各个学校就学的建议,提出為了保存和发展西藏的传统文化教育,西藏孩子必须在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為此要求单独设立独立的流亡藏人教育体系,达赖喇嘛的要求获得印度政府的善意回应和积极的支持。 為了具体落实达赖喇嘛的构想,西藏流亡政府设立了教育部,并于当年集中50名流亡孩童交给茶仁老师,于1960年3月2日正式在流亡社会创办了穆苏瑞 西藏学校,其后又创办了达吉岭和西姆拉西藏学校、达然萨拉西藏儿童村等。到目前為止共有87所学校,其中有40所小学、24所初中和21所高中以及大学 等,在校生超过27000人。教师近两千名。
从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誌愿可以进入印度各高等院校和西藏瓦日纳斯告等佛教综合学院毕业后,在西藏流 亡政府各部门或在教育、卫生、财政、政务、法律研究等各行各业中為社会服务。另外,西藏教育部至今已经安排一千多名学生去外国高校学习。 教育部主要负责流亡藏人儿童的教育工作。它同印度新德裡中央藏校管理会(原藏人学校协会)密切协同,旨在為藏人儿童尽可能提供最先进的教学设备。 中央藏校管会是在尼赫鲁总理的直接关照下,于1961年在印度教育部属下单独注册成立的专门协助建立西藏学校的一个独立机构。根据新德裡中央中等教育理事会製订的教学大纲给各藏校提供教科书,而藏文科数则由西藏流亡政府教育部编辑出版。 教育部还负责向印度和世界其他国家中的各类大学或专科学校选送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向学生提供接受特殊技能、专业、工业技术或高校教育的机会,对无力交纳学费者提供进一步深造的奖学金。 教育部遵循联合国人权宣言中的儿童权益,為流亡藏人的全部适龄儿童提供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為了发展教育事业,要製定切实符合西藏基本需求的教育政 策。发展政府或民间所属的各全日製和寄宿製学校,课程要设法逐渐实现以藏语文授课(目前六年级以下完全由藏文教学,由于环境的限製,六年级以上的教学采用 藏英文交替,并逐渐增大英文教学时间的方式,因為绝大部份从流亡藏人学校毕业的学生上大学只能报考印度各大学,而其教学语言是英文),此外特别注重在初级 教育的课程中安排传统或宗教中有关善良品行的内容,保证為青少年提供接受现代教育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机会。 目前,累积至少有65580余学生在各学校中接受了西藏宗教及传统文化為主的现代科技文化知识,使流亡社会的入学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九,整个教育体系和 整体文化素质已甚与世界先进国家看齐。
从八十年代开始,已经有不少的流亡藏人根据自己的财力向学校缴纳学费,目前绝大部份在流亡社会长大的孩子都要根据家 庭的经济状况缴纳数目不等的学费,但家境贫寒的孩子依然可以享受免费教育。而从西藏新近流亡的孩子和孤儿则完全是免费的。 教育部还通过《西藏学生联谊通讯》同所有大、中学校中的藏民学生保持联系,有关教育方面的重大动态也刊登在这个《通讯》上。 附属教育部的教育出版社是1961年根据达赖喇嘛的建议而创立,主要出版与传统或母语教育有关的出版物,包括所有西藏学校1至12年级的藏文课本和其 他用藏文教授的课程之课本、课外读物和歷史名著等藏文出版物。在过去的几十年裡,教育出版社前后出版了无数包括各教派教义和民间故事、诗歌、散文以及《格萨尔王传》等藏文典籍,其中还包括著名的被称為藏文大藏经或西藏百科全书的《甘珠尔》《丹珠尔》。 1999年教育出版社从达然萨拉迁到新德裡,目前拥有全套现代化的印刷装订等设备,是单独注册的正规出版社。
财政部 财政部于1969年正式成立,其职责是全面管理流亡政府的财政金融工作,主要负责為西藏流亡政府的运作筹集资金以及為西藏流亡政府各部门及其下属机构在限定的期限内编列预算和管理他们的财政收支情况等事宜。 财政经济部所属企业一直从事规模不小的商业活动、从事编织地毯、生產各种手工业品和出版大量有关西藏歷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书籍,在各旅游点设立” 西藏饭店”以及经营藏香、哈达、顏料、皮毛和藏人定居点生產的优质谷类產品等商业活动,為西藏政府的运转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此外,还经营许多福利性的 非盈利项目的合法经营; 经营项目虽以基金会、西藏政府福利会或财政部的名义登记注册,但其经营、监督核算、审计等等统一处于财经部的直接掌控下。
自1972年7月30日开始在流亡社会发起西藏自由正义运动以来,流亡藏人开始自觉向西藏流亡政府纳税,另外还有经常性的捐献等,由此產生人手一本 《自由手册》,一般情况下,六至十八岁的流亡藏人每年要缴纳三十六个卢比,十八岁以上每年增加十卢比,教师或公务员则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或基本工资的百 分之四為缴交金额。平时财政部负责把税票寄出去后,由各地方的”西藏自由正义运动小组”负责收款。因此,藏人的《自由手册》作為纳税证明,也是选举中获得 投票权的凭证。 除此而外,达赖喇嘛办公室的拨款和由流亡藏人开设的手工业联合中心,地毯厂以及藏人聚居区的合作社等单位每年徵收一定比例的年度纯利润(大约所得的百 分之十五)以及各地私人摊贩捐款等都是财政部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些款项都作為发展公集金在支持西藏流亡政府的财政。如有不足,则由内阁设法筹措。
卫生部 西藏医学歷算院原来由十三世达赖喇嘛于1916年在拉萨药王山成立,当时西藏政府以派差的方式从各个 地区徵调学生,经过几年的藏医诊断、采药、配药等全套训练后返回自己的家乡进行救死扶伤的崇高事业,从而使一段时期西藏各个农村都普遍有了藏医。1959年拉萨战役中,藏医歷算院被中国炮兵炸成废墟,随后中共在原祉建立了自来水公司等机构,那些分散在西藏各地的藏医被作為迷信和四旧的象徵而遭到逮捕或清 算,西藏医学面临后继无人,即将灭绝的状态,為了挽救和宏扬西藏传统的医学知识和传承,西藏流亡政府于1961年3月23日在达然萨拉重建了西藏医学歷算 院,当时仅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歷算家,1966年12月第一批藏医学生完成学业;1968年12月,第一批学习歷算的学生毕业。到1970年,藏医歷算院中 心有13名医生和歷算专家,到1980年,已经有了23名医生和七名歷算专家以及23名医护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同年成立藏医歷算研究院。
1983年10 月,藏医院第一次為对西藏医学感兴趣的外国学人举办培训班,据当年的统计,各地的藏医院总计為64427名病人进行治疗,对一些贫弱者减免医疗费用达 115877卢比。 其后,藏医院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西藏医学院(藏医)的成立使西藏医学的发展更加充满活力,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遍布流亡社区和世界各地,到 1998年為止,西藏医学歷算院已经发展到拥有104名医生和8名专职歷算员以及231名工作人员的集研究、製药和医疗网站遍布整个流亡社区(已经在印 度、尼泊尔和不丹设立了41个分院)的大型综合且完全顺因时代的藏医歷算院。 除了藏医,目前西藏卫生部所属的还有八所大型西医医院和68所门诊医院,以上总计117所医院。 西藏流亡政府于公元1981年单独设立卫生部,这也是西藏流亡政府七大部门中成立最晚的一个部。
卫生部主要担负著全体流亡藏人的卫生保健责任。其所属西医或藏医院平时以治疗為主,同时加强预防工作。不仅使流亡藏人收益,也使藏人居住区附近的当地居民得益。 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的保健工作,也由西藏藏医院的两位医师和达然萨拉德列医院的一位西医负责。 為保护继承和发展西藏特殊的医学文化,藏医院附设藏医歷算学院,注重向青年一代提供学习藏医歷算的机会。迄今(2000年)為至,已有179名青年完 成藏医歷算学业,在世界各地為患者服务。目前,藏医院所属各医院有358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110名医生,16名歷算专家和232名医护人员。藏医院还 设有製药厂、藏医歷算研究室、药物研究所和编辑出版社等机构。在流亡社会,65岁以上的老人和新近流亡者以及贫弱者都能享受免费医疗;对憎侣和学生只收半 价,仅此一项每年的开支就达50万卢比以上。1999–2000年的经费超过三千七百六十九万卢比。 卫生部除了管理上述医院还负责对群眾进行卫生教育,饮食卫生,防止肺结核,对病残贫弱者安装假肢,对新近流亡藏人中遭受中国军警严重伤害摧残者设法提供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以及就各项医疗建设或设备寻求资助等等。 在现代西医院中,有11名藏人医生,11名护士长和23名护士,11名检验员,2名眼科医生,8名牙医者,108名社会卫生工作员,83名医院工作人员等总计263名医护工作人员。 除了极少数严重的痼瘠绝癥而外,对大部分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甚至一些现代医学棘手难愈的疾病,却通过藏医治疗而痊愈,从而使许多不同地域和传统背景的人,都得以分享西藏医学的成果服务。
安全部 安全部于1959年设立,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陛下的警卫工作,保安部还负责掌握和通报中共在西藏之动向,了解和掌握西藏境内的情况,经常向噶厦及其他有关人员介绍西藏境内新近的情况和对西藏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 达赖喇嘛驻锡地安全分局,这是安全部下属的机构,主要从藏军中挑选精干人员组成警卫部队,由安全部进行指挥,其职责主要是和印度政府以国家元首的待遇 配置的警卫以及地方政府提供的保安机构一同专门负责达赖喇嘛的安全,其中分局还特别负责在达赖喇嘛法会讲经说法或接见群眾时维持秩序和保安。 在上达兰萨拉(麦克劳德甘吉)设有分局,主要是登记和初步甄别以及安排来自西藏的新难民和周边地区藏人、印度人等一般人民与国际友人拜见达赖喇嘛。另外,还负责达兰萨拉地区藏人聚居点藏人的福利问题和治安工作。
附﹕安全部所属单位 西藏研究中心 西藏研究中心為安全部下属的西藏研究机构,主要负责对整个西藏范围内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搜集资料以及及时发现和向上级单位报告情况,将中文资料翻译成藏文,收听有关西藏的电台等。西藏研究中心还负责出版《内部资料》,是一份双月出版的资料简报。
西藏难民接待中心(成人学校—-文化喜苑) 西藏难民接待中心设在达然萨拉,同时在尼泊尔首都加得满都和印度首度德裡设有分支机构。在尼泊尔的难民接待站负责接待通过尼泊尔逃亡的新难民,从八十 年代以来,从西藏逃亡国外的新难民络绎不绝,近几年便每年多达三、四千人。这些难民绝大部份是通过尼泊尔再转辗流亡印度的,他们一到尼泊尔首都,就可以得 到流亡政府难民接待站的照顾,包括提供衣食住行以及其他的医疗和与有关方面交涉等服务,随后由接待站出资护送新难民来到印度德裡,在德裡的难民接待站根据 尼泊尔难民接待站出俱的证明,不仅為新难民安排食宿,而且要保证将他们安全送到达然萨拉,其途中费用一律由接待站支付。
在达然萨拉的新难民接待中心设有几百个床位,新难民到这裡可以享受為期半年的免费医疗和生活照顾,接待中心除了统一安排拜见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而 外,根据每个人的意愿做出安排,一般情况下,十四岁以下的孩子送入正规学校,十四岁至十八岁之间的青少年可以接受速成教育,他们毕业后可以和一般学校的学 子一样参加印度全国的统一考试,十八岁以上二十八岁以下的青年则根据他们自己的意愿前往难民接待中心所属的文化喜苑(成人学校)接受為期五年的教育,主要 以藏文和英文為主,同时还设有电工、木匠、裁缝等手工训练和电脑等课程,旨在為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教育的西藏青年扫盲并為他们进行生存机能的培训。这些西藏 孩子在校期间一直到十二年级為止,包括其衣食住行等都是免费的,以后考入大学的将根据得分则有提供奖学金。 除了上学还有很多為了学校佛教经典而流亡的僧尼,难民接待中心都会根据他们所属的教派為他们安排进入寺院或经学院。对其他的流亡藏人,接待中心也会给予适当的安置或提供帮助。
外交与新闻部 西藏流亡政府外交与新闻部(初期称西藏外交部)于1959年在穆苏瑞恢复成立,1960年随达赖喇嘛搬迁到达然萨拉,由于达然萨拉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与外界联系较困难,因此,两年后流亡政府撤销了在达然萨拉的外交部办公室,决定外交事宜统一由西藏政府驻德裡办事处负责处理。 随著形势的发展,鉴于向国际社会介绍西藏问题的重要性,西藏政府与1972年成立新闻部。
1989年西藏问题在国际上越来越引起重视,基于原有的机製难于适应新的情况,西藏流亡政府决定将新闻部与德裡办事处的外交工作合并组成外交与新闻部。 外交与新闻部作為六百万西藏人的代表和喉舌,主要负责与政治有关的外交活动和通过各种途径向国际社会介绍西藏问题和西藏民族的诉求以及西藏民族所经歷和正在经歷的苦难等。 外交与新闻部内部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分设两个秘书长,分别主管外交与新闻,并设有中国部、印度部、环境部门等专职部门,定期出版的刊物包括英文和中文 版双月刊《西藏通讯》,藏文月刊《知识》,藏文周报《自由西藏》以及不定期地发行的《政治简报》等。近几年随著科技的发展,网络成為最便捷的信息传播工 具,因此外交与新闻部主办有中文网站《西藏之页》和英文、藏文、印地文的网站等。此外,还有定期发行介绍西藏流亡政府和其他内容的录相带,这些录相带不仅 广為传播,而且会在流亡社区的各定居点免费播放。效果显著。
附属外交与新闻部的有西藏政府电脑中心、纳塘出版社和西藏博物馆。
电脑室的职责是负责保养和维修西藏流亡政府所属各机构的电脑和管理流亡政府所属的网络等工作。其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经歷过专业学习。电脑室建有以藏英印中四种文字专门介绍西藏流亡政府的网站,网址是﹕www.tibet.net、http://www.xizang-zhiye.org
纳塘出版社是西藏流亡社会最大的出版社,有工作人员二十余人,该部门从原来的活字排版到目前从排版、印刷到装订均已经实现了半自动化,其印製的出版物质量远远胜过当地的出版部门。 西藏博物馆于2000年4月在达然萨拉大乘法苑附近落成,目前博物馆主要是以照片和文字以及幻灯片等介绍西藏的歷史以及中共侵佔西藏以来西藏人民所经歷的苦难和不屈的战斗歷程。其独特的设计和内容获得好评。 此外,1990年外交与新闻部成立人权处,专职负责向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介绍西藏的人权状况,并在流亡社会进行人权教育,取得显著成绩。1996年人权处单独注册為非政府组织并不断壮大,目前已经成為流亡社会独立的人权组织,不归外交与新闻部领导。
外交部所属西藏流亡政府驻外机构 目前,西藏流亡政府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印度新德裡以及尼泊尔、法国、澳大利亚、瑞士、巴西、南非、俄罗斯、蒙古、台湾和东欧等国或地区设有办事机构。 西藏流亡政府驻各国的办事机构代表西藏流亡政府的立场和利益,负责与世界各地有关西藏的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和解释西藏的情况和西 藏流亡政府的立场,促进国际社会对西藏问题的关注和支持;代表西藏流亡政府与所在国家的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个人进行接触;為他们提供有关西藏的资讯和展开 外交活动等。同时驻外机构还要代表西藏流亡政府与所在国的流亡藏人建立联络和组织各项政治或文化活动,徵收流亡藏人的誌愿纳税,维持西藏民族的凝聚力和传 统文化等。其中包括照顾所在国藏人的福利事业,组织藏人庆祝达赖喇嘛诞辰日和纪念西藏民主节日,以及在一些重要地区举行纪念三‧一十自由起义日的集会活动 等。 此外,驻外机构还要负责安排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陛下出访事宜等。
独立机构
选举事务署 1991年5月份,在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的提议下召开了包括噶厦、第十届议会、流亡政 府各部门之秘书长和藏人聚居区行政官员、各学校校长以及合作社负责人和其他推选的代表等近四百人参加的特别会议,会议除了决定增加议会席位,还决定成立宪 法委员会和专製的选举事务署。 选举事务署负责组织和监督流亡社会的所有选举工作,根据《流亡藏人宪章》的有关规定,设立独立的选举事务署是為了: (1)西藏人民议会之议长、副议长和议员以及内阁首席大臣(噶伦赤巴)的选举; (2)其他宪章规定的选举事项; (3)涉及国家重大事情而需要经过全民公投等有关的选举工作。 根据《流亡藏人宪章》的有关规定,选举事务署设主管(总督)一名,由达赖喇嘛陛下直接委任。选举事务署所需工作人员,应经与该署主管(总督)协商后,由内阁根据所需而派任。
在议会议员的选举或其他的选举工作期间,自开始到结果正式公布之前需增设两名主管协助,增设的两名主管助理由达赖喇嘛陛下委派公职人员选任委员会主任或者审计署主管兼任或是另做新的任命或卸职的退休者亦可任命。 根据《流亡藏人宪章》的有关条款,选举工作和与选举有关的所有争议之调查、决定均由选举事务署做出,如对选举事务署的决定不满,只能向最高法院提出诉 讼,其他下级法院不得受理。地方选举工作以及有关的争议可以由地方选举部门作出调查决定。如对地方选举单位的决定不满,可向中央选举事务署申诉,对中央选 举委员会的决定仍不满时,可以向最高法院提出申诉。 选举事务署主管之任期,除非经议会议员总数三分之二以上通过要求变更选举事务署主管并经过达赖喇嘛批准,否则,任职期為五年或者不超过六十五周岁為限〔两者中谁先為准〕。选举事务署主管离职或发生变更后,不得在政府所属利益部门任职。
政府公职人员之选任委员会 根据1991年颁布的《流亡藏人宪章》,于1992年2月11日成立了西藏政府公职人员选任委员会,根据《流亡藏人宪章》的有关规定,设立独立的公职人员选拔委员会是為了选任西藏流亡政府的主管公职人员。 该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和两名至四名的委员,由达赖喇嘛陛下直接任命。委员会的职责就是根据议会的有关规定,製定公职人员的选任、培训、调遣以及待遇和职责等规章製度。并根据各部门的需求,酌情选拔、任免政府公职人员。 该委员会通过噶厦,向达赖喇嘛陛下提交季度报告,匯报职员调动及其他变动情况。 根据职权和為了方便工作,目前西藏流亡政府的公务员职衔分為十个级别﹕ 1.秘书长、 2.助理秘书长、 3.秘书长副助理、 4.副秘书、 5.助理副秘书、 6.各科负责人、 7.各科室行政管理员、 8.高级职员(科级秘书) 9.低级秘书、 10.一般工作人员和驾驶员等。
公职人员选任委员会根据流亡政府文职人员法任用、提拔、调动政府公职人员,并将助理秘书长以下职员录用名单编印成册,上报内阁,由内阁遴选并决定批准正式录用名单。秘书长以上官员由内阁提名,需经达赖喇嘛陛下批准。必要时,选任委员会有权直接指定临时工作人员。 选任委员会在选用自愿在政府就职的职员时,除了对预选者进行藏语和英语笔试外,还要在其他方面进行考核。考场设在达兰萨拉或其他藏人聚居区,一般由当 地的行政主管(福利官)或其他的地区官员来进行监考。考试结束后,还要进行面试,并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经歷和学歷择优录取。必要时,选任委员会还要视情 开办新职员训练班。新职员的见习期為一年。
目前,在西藏流亡政府各部门工作的绝大部分公务员都是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 另外,除了某些具体情况外,全体公务员都要从多数人的利益和福利出发,按照西藏文职人员法规定,定期更换工作、地点。这样做之所以势在必行,一是由于可以使每个公务员尽可能接触更多的人,积累更多的检验;二是由于可以培养他们在各种气候、条件和环境下工作的能力。 在提升使用公务员时,选任委员会首先要考虑提拔对象的资歷,其次考虑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如果有个别职员不按公职人员的规章办事,腐化堕落,对政府缺乏忠心,则要受到开除公职等处分。 公职人员退休年龄為55岁,但个别情况特殊者也可推迟退休年龄。退休职员可享受退休金待遇,退休金按原工资百分比计算。 另外,公职人员选任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其他委员的任职以五年為期满或是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為限。选任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卸职、退休或发生变更后,不得在政府所属利益部门任职。
审计署 审计署原是财政部的一个分属单位,1975年从财政部分离出来成為一个独立机构。 根据《流亡藏人宪章》的有关规定,设立独立的审计署是為了对流亡政府及政府所属部门之收入、支出以及由政府拨付经费之组织的开支依法进行审核。 审计署对政府和政府所属各部门以及政府拨出经费之组织的每年收支帐目、结果和报表等依法為审计对象的全部文件和帐目具有进行审核、管理与质询的权利和责任。 审计署设主管一名,由达赖喇嘛陛下直接任命,并依法在达赖喇嘛尊前举行宣誓就职仪式。 审计署从全年货币核算完成的法定期限开始在七个月内要完成审计并将注明审核过的帐目退还各部门,再由各部门将注明审核过的帐目、报表、说明连同年终货币核算在九个月内呈报给西藏人民议会。 审计署还要检查核算中央秘书处各部门及其在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地所属机构的帐目,并向藏人聚居区、手工业中心及其他藏民机构派出审计员,定期检查帐目或进行年度核算。 审计署主管的任期為十年或年龄不得超过六十五周岁。审计署主管的免职必须是(1)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在与内阁协商后认為需要变更;(2)经西藏议会三分之二以上议员通过要求罢免并经过达赖喇嘛批准。 其他部门
西藏歌剧团 為了保存西藏传统的文化,在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的直接指示下,西藏歌剧学团于1959年8月11日成立,该歌剧团除了经常到流亡社区、学校和国外演出,而且还负责為各个流亡藏人定居点和学校培训和派出西藏舞蹈教师,该歌剧团的艺术学校目前有24名少年学员,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各种西藏乐器和西藏 各地的传统舞蹈、戏剧等,目前西藏歌剧团的成员有140余名,在流亡社会的各个角落都有数以百计从西藏歌剧团毕业或退役的艺人在不懈地宏扬著西藏的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