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選自唯色的《殺劫:鏡頭下的西藏文革》一書, 拍攝者是唯色的父親。 攝於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九日,拉薩五萬人集會遊行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西藏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正式拉開。

Typography
  • Smaller Small Medium Big Bigger
  • Default Helvetica Segoe Georgia Times

2006 年,文革四十週年之際,我的兩本有關西藏文革的著作由台灣大塊文化出版。 一本是我依據我父親拍攝的近三百張被文革席捲的西藏其況貌的照片(被認為是關於西藏文革最全面的民間照片),在拉薩等地所做的長達六年多的採訪、蒐集與調查,而完成的圖文書 —《殺劫:鏡頭下的西藏文革》。

一本是我採訪二十三位藏、漢、回經歷者,口述西藏文革種種的《西藏記憶》。

今年是文革五十週年,我重新修訂圖文書,並補充了一萬四千多字的後記,及二十多張近年拍攝的照片(我用我父親當年拍攝西藏文革的相機在同一地點拍攝),繼續由台灣大塊文化出版,強調是文革五十週年紀念新版,主題:文革依然是禁區,《殺劫》依然是禁書。

而在十年前出版的《西藏記憶》一書中,附有一篇〈西藏文革大事記〉 ,是我依據中國官方發行出版的書籍、報刊,及相關資料整理而成。 主要包括: 1 、《中共西藏黨史大事記》,西藏自治區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編,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5年: 2 、《西藏大事輯錄( 1949 - 1985 )》,由西藏農牧學院馬列教研室、西藏自治區黨校理論研究室合編, 1986年; 3 、《西藏日報》( 1965年-1970年); 4 、《周恩來與西藏》,西藏自治區黨史辦公室編,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8年; 5 、《中國文化大革命文庫光碟》,由美國《中國文化大革命文庫光碟》編委會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合作編撰,宋永毅主編, 2002年。等等。

為了讓世人了解西藏(指今中國行政區劃的西藏自治區)文革的概況,在此發表這篇〈西藏文革大事記〉(有修訂,有補充)。 需要強調的是,眾所周知,文革在中國是禁區,西藏文革則是禁區中的禁區,我以一己之力了解到的所謂西藏文革大事,只是概貌。 正如我在《西藏記憶》的前言中所寫:「在這本書裡僅收入了對其中二十三位的採訪,遠不足以再現西藏的文革面貌,無非是一些人在人生中最為值得紀念的故事。但這些故事有太多的嘆息和淚水,都是每個人心中的重負,當我傾聽,當我記錄,當我公佈,最大的希望就是讓更多的人記住,而不是忘卻。發生在西藏的文革,其實存在於千家萬戶的故事裡,存在於民間每個角落的記憶中。」

以下是修訂後的西藏文革大事記:

1966 年

5 月底 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文化大革命領導小組”成立, 隨後,各地、各單位的“文革領導小組”陸續成立。

6 月15日 - 7月5日 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擴大會議做出在全區開展“文化大革命”的決定 。

8 月19日 拉薩五萬群眾集會,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在西藏自治區黨委“文化大革命領導小組”的號召下,西藏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正式拉開。

8 月24日 拉薩中學、西藏師範學校等學校的紅衛兵開始走上街頭“破四舊”。 拉薩各居委會要求居民對所轄區的寺院、佛殿、佛塔等宗教建築“破四舊”。 大昭寺等寺院被砸。

8 月26日至8月31日 《西藏日報》,連續六天頭版報導:“造反有理革命萬歲拉薩紅衛兵舉起鐵掃帚橫掃舊世界”;“拉薩紅衛兵向舊世界發動猛烈攻擊” ; “拉薩紅衛兵以摧枯拉朽之勢掃蕩'四舊'”;“破舊立新的革命風暴席捲拉薩全城”;“拉薩紅衛兵聞風而動決心在斗爭中進一步向解放軍學習”;“拉薩紅衛兵破舊立新宣傳活動深入居民庭院” 。

8 月27日 在政府統一指揮下,拉薩市各居委會組織積極分子和居民沿街游斗所轄區的“牛鬼蛇神”,並在大昭寺的講經場集中批鬥。 “牛鬼蛇神”主要包括宗教界人士、舊政府官員、貴族、商人、舊軍官和農村牧區的莊園主、頭領等。

10 月1日 拉薩舉行五萬人參加的“建國十七週年”集會。 相互對立的“群眾組織”劍拔弩張。 張國華在前一天的內部高層會議上提出西藏情況特殊,要勸阻進藏學生和本地學生到部隊抓人搜家。

10 月15日 周恩來接見中央民族學院幹訓班十一名西藏學生,發表關於西藏的談話。 指出:“這次文化大革命是思想大革命,就是要把喇嘛制度徹底打碎,解放小喇嘛。……西藏正在破四舊,打廟宇,破喇嘛制度,這都很好,但廟宇是否可以不打爛,作為學校,倉庫利用起來。佛像,群眾要毀可以毀一些,但也要考慮保留幾所大廟,否則,老年人會對我們不滿意。 ”

10 月28日 張國華向周恩來懇求不要漢族學生到西藏串聯,但未果。

10 月 大昭寺被設為“紅衛兵破四舊成果展覽辦公室”,全拉薩在“破四舊”時收繳的佛像等珍貴佛教用具集中於此,由拉薩市公安局局長帶領工作組駐紮數月,經版、經書、唐卡等被當成燃料使用。

10 月26日 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提出在邊境地區一般不進行“文革”運動 。

11 月初 北京多所大學(如清華大學、北京地質學院、北京航空學院、北京第二醫學院、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學院、北京工業學院)和鹹陽西藏民族學院及哈爾濱軍工大、內蒙古交通學校等學校的紅衛兵到西藏串聯。

11 月12日 西藏自治區第一支“毛澤東思想長征宣傳隊”從拉薩出發,徒步去北京串連。

11 月22日 中國各地 約十一萬份傳單寄到西藏。

12 月22日 造反派“拉薩革命造反總部” (簡稱“造總”)成立,上千人集會,發布成立宣言。 總部設在“堯西達孜”(原為達賴喇嘛家族府邸,達賴喇嘛及家族流亡印度後被沒收,改設西藏自治區第二招待所)。 總司令是拉薩中學老師陶長松。 有《紅色造反報》藏漢文版。 主要組織為“專打土皇帝聯絡委員會”、“西藏紅衛兵革命造反司令部”、“拉薩革命造反公社”等。 成員包括學生、工人、幹部、居民、農牧民。

1967 年

1 月11日 中共西藏自治區各部、委、廳、局相繼被造反派奪權 。

1 月23日 “拉薩革命造反總部”、“拉薩革命造反公社”和“首都赴藏造反革命總部”,代表拉薩三百多個“造反組織”主持召開了兩萬多人參加的“無產階級革命派大聯合,奪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權誓師大會”,通過給毛澤東的致敬電和“告西藏全區人民書”,舉行火炬遊行。

1 月下旬 中共中央同意張國華(西藏軍區司令員兼西藏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去北京治病, 並任命周仁山為西藏自治區黨委代理第一書記。

2 月5日 造反派“無產階級大聯合革命總指揮部”(簡稱“大聯指”)成立。 總部設在布達拉宮下的“雪”村和自治區黨委院內班禪小樓。 總指揮是自治區黨委秘書劉紹民。 有《風雷激戰報》 藏漢文版。主要組織為“農奴戟”、“農牧民司令部”、“工總司”等。 成員包括學生、工人、幹部、居民、農牧民。

2 月9日 首都紅衛兵和拉薩一部分群眾組織的成員衝進西藏軍區,揪鬥張國華 。

2 月10日 西藏軍區大院實行軍事戒嚴 。

2 月15日 西藏軍區奉命實行軍事管制 。

2 月26日 西藏軍區對西藏日報社、 西藏人民廣播電台和拉薩有線廣播站實行軍事接管,抓了陶長松等一批人,《西藏日報》一度停刊。

3 月初 先是成立了“軍區支援地方文化大革命辦公室”,任命軍區黨委常委、政治部主任陰法唐為主任,下設農牧、工交、文革、政法等組。 此後,各地(市)也隨之成立了類似的“辦公室”。

3 月5日 以“大聯指”為主的各界群眾和解放軍軍人近三萬人,在拉薩舉行“徹底粉碎資產階級反動路線新反撲誓師大會”。 之後舉行全城大遊行。

3 月7日 《西藏日報》刊登軍區三月三日發布的通令,規定一切“革命群眾”和“群眾組織”都要協助軍區完成軍事接管任務。

4 月1日 中央文革小組下達“四·一指示”,表示要為造反派平反,命令軍隊停止鎮壓造反派。 關押七十一天的陶長松獲釋,“造總”東山再起,數日後在拉薩召開上萬人群眾大會,譴責“大聯指”。

5 月11日 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西藏軍事管制委員會, 張國華為主任,任榮、陳明義為副主任,他們都是“大聯指”觀點的支持者。 “軍管會”設在自治區交際處內,由軍區司令部、政治部、聯絡部、後勤部各部選派人員約兩百人,分宣傳組、生產組等,有《高原戰士報》和廣播車。 毛澤東給各地軍管會的任務是“三支兩軍”。

5 月 張國華調四川 ,任成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四川省革委會籌備小組組長,兼西藏軍區司令員。 西藏高層官員為爭奪張遺留的權力空缺,各自利用“群眾組織”明爭暗鬥,西藏武鬥惡化。 《西藏日報》一度停止出版。

6 月25日 第一批藏漢文對照的《毛主席語錄》三十萬冊在西藏發行。

6 月 西藏軍區派一個連的兵力進駐大昭寺,金屬佛像、金屬法器、金屬供具等佛教用具被運出西藏。

8 月23日 - 9月17日 兩派群眾組織在拉薩武鬥,製造大量死傷 。

9 月18日 周恩來、陳伯達、康生、江青等人在京召見西藏領導人。 周恩來要求兩派通過大批判實現大聯合,停止武鬥。 並下發“關於製止西藏武鬥的五項指示”。

1968 年

2 月26日 西藏自治區在北京舉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 有軍隊幹部、群眾組織負責人和地方乾部三百多人參加,為成立“西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做準備。

5 月8日 毛澤東等接見在北京學習的西藏人員,就文化大革命問題作指示。

6 月7日 拉薩發生西藏文革血案“六·七大昭寺事件”。 解放軍拉薩警備區部隊軍事攻擊被“造總”設為廣播站的大昭寺,開槍,在寺院內 打死十人,在寺院外打死兩人,傷多人。

8 月28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批示成立西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

9 月5日 中共西藏自治區革委會成立 。 軍管會被撤銷。

11 月9日 “西藏自治區無產階級革命派大聯合造反總指揮部”(“大聯指”)宣布撤銷總部並同時停刊《風雷激戰報》。

11 月13日 西藏軍區在拉薩人民體育場為“拉薩革命造反總部”(“造總”)等群眾組織召開平反大會。在“六·七大昭寺事件”中喪生的十二人,被埋葬在拉薩西郊“烈士陵園”內特別修建的小陵園,西藏軍區和西藏革委會為其立碑。

11 月14日 毛澤東針對“六·七大昭寺事件”批示:“軍隊領導不袒護部隊所作壞事,替受害人民伸冤,這種態度是國家興旺的表現。”“造總”製作刻有毛批示的像章。

1 2 月7日 西藏軍區 由大軍區改為省級軍區,歸成都軍區領導。

12 月9 - 10日 西藏自治區革委會要求群眾組織停止武鬥, 收繳武器彈藥,“削平山頭”。 但是各地群眾組織之間的武鬥仍然不斷。

1969 年

2 月11日 毛澤東、林彪簽發了中共中央、中央文革《關於西藏地區文化大革命應該注意的問題》的文件,被稱為“紅五條”。

3 月9日 據 《中共西藏黨史大事記》記載:“丁青發生反革命暴亂事件:丁青縣一小撮反革命分子成立所謂'怒瀾兩江衛教神軍總指揮部',武裝襲擊當地機關和駐軍,搶劫各種槍支三百餘支、國營牧場牛羊九百餘頭(只)、國庫糧食五十餘萬斤,毒打殘害幹部、群眾二十餘人。”

3 月22日 西藏自治區革委會、西藏軍區發出《關於建立各級革委會的範圍的通知》, 規定地、縣、區、鄉(人民公社)、街道辦事處均建立革委會,生產隊建立革命領導小組。

3 月25日 “拉薩革命造反總部”、“拉薩革命造反公社”、“西藏紅衛兵革命造反司令部”決定撤消總部、各分部和司令部。

4 月1日 “大聯指”所屬的“工總司”等九個群眾組織撤消總部。

6 月8日 據 《中共西藏黨史大事記》記載:“一月底,邊壩縣一小撮反革命分子製定了'不要共產黨、不要交公糧、不要社會主義'的'三不'反動綱領;繼而又建立'四水六崗衛教軍',和所謂'翻身農奴革命造反司令部'。五月二十日,襲擊縣委機關,打傷幹部職工三十餘人。 六月八日 ,又集中兩千餘人襲擊縣委機關,奪縣革委會的權,搶走縣革委會各辦事機構公章。 接著,又幾次襲擊邊壩縣、區機關和軍宣隊,搶劫縣人武部武器彈藥,炸毀軍宣隊住房,打、搶、燒、殺達十七天之久,打傷幹部、戰士上百名,還進行砍手、剜眼、剖腹等野蠻手段,殘害致死幹部、戰士五十餘人。 ”

6 月13日 據 《中共西藏黨史大事記》記載:“尼木縣發生反革命暴亂事件:尼木縣一反動尼姑赤列曲珍利用宗教迷信,跳神並呼喊口號,煽動群眾圍攻、毆打軍宣隊,軍宣隊二十二人全部被害。二十一日,在尼姑廟殺害基層幹部積極分子十三人。”

7 月 據 《中共西藏黨史大事記》記載:“日喀則地區南木林等縣出現騷亂活動日日喀則地區南木林、謝通門、拉孜、昂仁等縣反動分子造謠惑眾,製造騷亂,搞垮了一大批縣、區、鄉(公社)革委會。”

7 月26日 據 《中共西藏黨史大事記》記載:“比如縣發生反革命暴亂事件”

8 月 為貫徹毛澤東“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戰備方針,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全國性的“人民防空領導小組”,各省、市、自治區也成立“人民防空領導小組”,掀起挖防空壕、建防空洞、搞防空演習的熱潮。包括拉薩等地。

9 月25日 中共中央指示 :“西藏一些地區的一小撮階級敵人,利用民族情緒,宗教迷信,煽動脅迫群眾搶劫國家和群眾財物,破壞交通,已完全屬於反革命性質”。 必須“採取斷然措施,決不能讓其蔓延”。 西藏軍區下達平息“反革命暴亂”的命令。 當時被定性“再叛”(再次“叛亂”)。 所謂“再叛”,是相對1956-1959年全藏區發生的藏人武裝反抗中共政權的事件而言。

9 月 大昭寺被拉薩警備區司令部所佔據,直至1970年代初。 一層數十間佛殿被當成豬圈,二層佛殿是軍人宿舍,護法殿被設成男女廁所。 大昭寺另一部分設為屠宰場。 警備區司令部撤出後,大昭寺被改成拉薩市委第二招待所。

9 月26日 西藏各地區革委會全部成立 。

9 月27日 《西藏日報》報導:拉薩中學首批一百三十二名知識青年到農村安家落戶。

10 月 西藏 自治區革委會將全區大部分機關幹部職工約五千餘人集中到林芝、波密舉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一邊勞動、一邊進行清隊、整黨,長達近四年,製造了大批冤、假、錯案和命案。

1970 年

2 月初 在拉薩人民體育場舉行數万人集會的“拉薩市革命委員會公判大會” ,公審尼木縣尼姑赤列曲珍等十八名“反革命叛亂分子”,並遊街押往流沙河刑場處決。 之後多次舉行公審大會及公開處決。

4 月14日 《西藏日報》報導:一年來,駐藏人民解放軍組織成千上萬支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深入農牧區宣傳毛澤東思想。

6 月10日 西藏自治區內辦起六百多個人民公社, 其中十三個縣已實現“公社化”。

12 月8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西藏社會主義改造問題的指示》 ,表示同意西藏全面實行“公社化”。 毛澤東在文件上批了“照辦”二字。

1971 年

4 月7日 中共中央決定 免去曾雍雅革委會主任、黨的核心小組組長、軍區司令員職務,由任榮代理自治區革委會主任、黨的核心小組組長,陳明義任西藏軍區司令員。

4 月29日 西藏自治區革委會、西藏軍區等舉行三萬人的批判大會,批判周仁山、王其梅等人,罪名為“劉、鄧路線”(劉少奇和鄧小平)安插在西藏的“黑手”。

8 月 西藏自治區第一屆黨代會在拉薩召開,會議宣布將周仁山、王其梅永遠開除出黨。

12 月 西藏第一批少數民族工農兵上大學,是文革以來中央民族大學和西藏民族學院第一次在西藏招生。

1972 年

1 月6日 西藏自治區革委會發布《關於維修拉薩地區寺廟的通知》,指哲蚌寺、色拉寺、羅布林卡和布達拉宮等處為保留寺廟。 原西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在成都去世 。

3 月 位於陝西省咸陽市的西藏民族學院复院。

6月至7月 中共中央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西藏工作會議,是“中央在全國形勢仍很複雜的情況下召開的一次有關西藏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的重要會議,對糾正文化大革命前期對西藏的衝擊和破壞,穩定西藏局勢,恢復和發展生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周恩來接見西藏軍政官員,指出隨著中美關係的改善和中日建交,全國將採取有領導的開放,西藏也不例外。

7 月2日 西藏自治區革委會發布《關於重點文物古蹟單位的保護、維修事宜》的通知,要求各地市立即組織力量,指定專人負責,對重點文物進行調查了解,防止盜竊等。

7 月14日 西藏自治區革委會批轉拉薩市《關於哲蚌、色拉兩寺維修、保護、使用問題的請示報告》。 規定一律不准佔用拉薩三大寺的經堂。 並要求對已佔用空房、倉庫,佔用單位要負責保護、維修,嚴禁拆毀和破壞。 同時要求昌都、日喀則、山南三地革委會著手組織檢查和維修一些重點寺廟。

8 月22日 西藏自治區革委會同意重點對大昭寺進行維修。 大昭寺維修工程從1972年1月開始,到1975年7月基本完工。

10 月5日 西藏自治區革委會批轉文教局《關於加強文物保護管理規定的報告》,規定凡是歷史文物,要進一步做好登記、保護工作,防止將文物當作非文物處理。

1973 年

2 月 春節期間,西藏自治區歌舞團藏族男女演員學演革命現代舞劇《白毛女》,在拉薩大昭寺南傳統上通過辯經考取藏傳佛教高級學位的講經場演出。

2 月20日 西藏自治區農牧業戰線在拉薩舉行“抓革命、促生產誓師大會” ,掀起了“遠學大寨,近學列麥”群眾運動。

6 月 由中國共青團西藏自治區委員會翻譯出版藏文版的學習雷鋒文件。

8 月 西藏第三次牧區工作會議關於牧區人民公社分初級社、高級社。

11 月8日 西藏軍區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區大規模種植冬小麥豐收。 被認為“這是西藏歷史上農業發展的重要變革“。

11 月 西藏自治區革委會辦事組要求:繼續維修已保留下來的國務院和自治區管理的文物保護單位,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扎寺、白居寺、薩迦寺、卓瑪拉康,退還佔用保留寺廟和清真寺。

1974 年

2 月28日 西藏自治 區黨委在拉薩召開一萬八千人的“批林批孔”(批判林彪和孔子)大會。 會後,西藏全區開展“批林批孔運動”。

8 月 由240多名縣以上乾部赴山西昔陽縣大寨大隊及河北、河南、四川等地參觀學習。 西藏自治區革委會年底召開全區農業牧業學大寨經驗交流會。

10 月5日 西藏自治區全區共建立1921個人民公社,除個別未改鄉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鄉建人民公社 ,基本上實現人民公社化。

10 月 300 名藏人被選送北京等地上大學。

11 月17日 中共副總理陳永貴到西藏視察,推動“學大寨”運動(大寨位於山西,是曾在陳永貴領導下的一個生產大隊,被中共豎為全國農民學習的榜樣)。

1975 年

9 月5日 西藏自治區成立十週年,以華國鋒為團長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到達拉薩。

12 月20日 西藏開展“反擊右傾反案風”運動 。

1976 年

2 月14日 西藏自治區革委會批轉自治區文化局《關於在普及大寨縣的群眾運動中認真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報告》。

4 月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攝的《西藏高原大寨花》上映,講述西藏第一個人民公社即堆龍德慶縣的通嘎人民公社“劈山開石、造田、治水,一場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在西藏高原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

9 月9日 毛澤東去世。 16日和18日,拉薩舉行三萬多人和五萬多人的追悼大會。

( 本文為自由亞洲特約評論及刊於作者博客 )

語言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