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群在抢食尸体。

Typography
  • Smaller Small Medium Big Bigger
  • Default Helvetica Segoe Georgia Times

丧葬是人们对死者的归宿,对彼岸世界的认识及其生活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对死者的态度。西藏人由于受佛教的影响,非常重视死后的超度等宗教仪式,除了念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上供下施,即供养三宝和向贫弱者的施舍,子女甚至為此不惜倾家荡產,而天葬就是一种施舍,而且被称為是最后的施舍。

歷史上西藏流行土葬,但从佛教传入西藏后,西藏的葬俗就发生了变化,其中最流行的所谓天葬(鸟葬)就是佛教思想影响下產生的葬俗,其涵义是将自己的尸体施舍给动物。

由于佛教影响,藏人认為身体不过是灵魂寄宿的躯壳,根据缘起性空的思想,也不过是由各种元素聚合而成,当灵魂由于躯壳不堪使用而离开后,躯壳就变的没有意义,而如果把这个已经不能用的躯壳施舍给动物,自然就是功德一桩,特别是西藏人非常重视临死前的动念,因此也就格外重视这个被称為最后施舍的传统。民间传说这种葬俗源自帕党巴桑杰,据说觉囊派创始人帕党巴桑杰去世前,告诉弟子们将他的尸体施舍给动物。因為动物吃了人的尸体后就不会伤害其他的生命,等于拯救了其他生命,功德无量。由此西藏的葬俗由原来的土葬习俗转為天葬。其他如火葬(被认為是一种供养)、水葬(向鱼类施舍尸体)、野葬(向鸟兽施舍尸体)均源于同样的上供下施的理念。

尸体的处理程序

尸体的处理过程大同小异,人死后,立即向喇嘛或仁波切报告,请他念颂适当的经文,超度亡灵,防止灵魂走入歧途。祈祷神佛,让死者转生极乐佛界或尽快转世投生到佛法盛行之地,西藏人不会祈祷自己的亲人转生到仙界,因為仙界还是在轮回之中,人类却由于有限的寿命和困难而被认為是最有可能达到成佛途径的,因此藏人认為如果不能投生到佛界就最好转世到佛法昌盛的地方。这个程序完毕后,才能动尸体。

在一些没有喇嘛的地方,亲人除了念颂六字真言等通俗经文而外,有些地方还会对著刚刚断气之逝者的耳朵反复告诫他专心向佛祈祷,不要留恋家人和世间物等,死者亲属也尽量克製不能号哭,因為这会使死者怀念家人、留恋世间而影响其专心祈祷和奔向中阴之路。

一般而言,僧人尸体收為禅坐姿势,而有些高僧临圆寂时自然成坐姿势入定。而俗人的尸体一般是卷曲起来,并把头弯与两膝之间,成婴儿投胎姿势,但也有一些地方将尸体捆绑成盘腿、双手合什状。

尸体一般根据高僧的卦示要在家中停放三天左右,但如果是年底,则必须在新年之前处理尸体。期间开始请僧人来念经,以超度死者灵魂,出葬时间一般要经过打卦择吉日。

出葬那天,在康区一些地方,由子女或亲人轮流背著尸体顺时针方向围绕寺院,寺院的僧人也会集体為死者念经超度,然后送到天葬场或用其他葬礼。在卫藏等地区则是直接从家中背走。

另外在康区的许多地方,处理尸体的都是寺院的僧人,一般认為僧人处理尸体不仅使死者家属感到极大的宽慰,而且由僧人处理尸体使僧人更能感受无常,那些处理过很多尸体的僧人受到人们的尊崇。但在卫藏地区却有专门的背尸人,他们是俗人,而且并不认為是高尚的职业。

处理尸体的方法最普遍的就是天葬(鸟葬),此外西藏各地还有其他的葬法,主要有塔葬、水葬、火葬、野葬、土葬等,现一一简介如下。

一:天葬(鸟葬)
就是把尸体喂给鸟类,把尸体放在天葬台后,点燃松柏香烟,松柏撒上糌粑,香烟升起,鹰群就会赶来并在上空盘旋或降落到附近静候完成一些宗教仪式,这时天葬师将尸体固定后在尸体背部划开,鹰群就会一拥而上,抢食尸体,等表面的肉吃的差不多了,天葬师上前将剩下的尸体肢解,砸骨成碎,掺拌糌粑,供鹰啄食,以吃光為吉利。因為民间习俗认為生前作恶多端,為非作歹的人死后,鹰不吃这种人的肉;由于很多时候会出现鹰再怎麼也不肯吃一些死者的尸体的现象,有时同时送来几具尸体,几十成百的鹰拼命抢食其中的一些尸体,但对旁边另外的尸体却不闻不问,这些都助长了这种民间的观点。
在西藏因麻疯病或其他烈性传染病去世的不能实施天葬,因為担心将病传染给鸟类,有失施捨的原意,此外在很多地方还不允许乱伦者等死后天葬,这两类人一般只能采取土葬。

二:塔葬
塔葬是一种高层次的葬礼,只用于高僧大德或大活佛。塔葬习俗来源于印度。相传,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遗体由弟子和信徒门火化,其舍利被揭托等八国的人们分别引去,建塔供奉。这就是塔葬之始。后来这个习俗被佛教弟子门沿用。后来逐渐的开始将真身存在塔内供奉,西藏实行灵塔,已见史书记载為公元八世纪,在桑耶寺旁的山角下,為印度僧人莲花生修建了第一座灵塔,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其后如格鲁巴创始人宗喀巴以及其弟子歷辈达赖喇嘛、班禅喇嘛和甘登赤巴、其他大活佛等地位显赫或事业有成的高僧大德一般都采用塔葬。由于西藏歷史上高僧辈出,因此在西藏的许多地方都有灵塔,只是在中共侵佔西藏后,大部分在民主改革期间被摧毁,其他的也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摧毁。如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络绒扎巴圆寂后,就在甘登寺修建灵塔供奉,成為甘登寺吸引信徒的重要文物财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无產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将甘登寺彻底砸毁成废墟。从五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缺六世)的遗体也塔葬于拉萨布达拉宫内。

五世班禅到九世班禅的遗体也塔葬于扎西伦布寺内,后在「无產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被毁。公元1989年十世班禅喇嘛主持将人民私下保存下来的五至九世班禅之部分灵骨建一合葬灵塔于扎西伦布寺。灵塔本来只有一个法体,五人合葬灵塔在西藏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第一次。已经成為中共侵佔西藏、毁灭西藏文化的歷史见证和这一特殊时期的歷史產物。

十世班禅圆寂后,在后藏日喀泽扎西伦布寺专门修建金、银质灵塔及塔殿,其他地区的高僧天德圆寂后,有些在本寺内建造灵塔供奉。

灵塔是将高僧法体不动一刀一口,顺口和肛门将内脏取出,再用各种名贵药品和香料进行处理后,安放在用金、银皮製成的塔内。塔上瓖以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玉石、琥玻、宝石等各种珍宝,供奉在殿堂内,供信徒瞻仰和供奉。

布达拉宫内五至十三世(缺六世)达赖喇嘛的八座金质灵塔,其中五世和十三世的最高大豪华,高达十四点五八米。

灵塔的种类很多。有金、银、铜、木、泥灵塔。它是根据活佛的地位而定。金灵塔一般达赖喇嘛才有资格享受,其他活佛都是银质灵塔。除达赖和班禅的灵塔分别建在布达拉和扎西伦布寺外。其他活佛的灵塔分别存放在活佛所属寺院内供奉。灵塔的建立主要是為了让后世信徒瞻仰和供奉。

三:水葬
水葬的是将尸体投入江中喂鱼,投入的方式有的是在尸体上绑上重物直接投入水中;也有将尸体肢解后投入江河急流中的。在一些大江大河的河流域采用此种葬法。另外婴儿夭折后一般都是用水葬。

四:火葬
火葬也是较普遍的一种葬法,特别是僧人、高贵人死后,进行火化。在很多地方被认為是一种供养,烧毕将骨灰撒向高山之顶、大森林和江河之中。如果是高僧大德则将舍利子或骨灰装入塔中进行供奉。
火化时,请僧人念经,边念经,边用酥油引燃,亲人和好友也来烧油,以示祭悼和供养。

五:野葬
野葬主要流行于藏北高原和西藏吉隆以及蒙古的极少数地区。一般都是将尸体驮到离家稍远的山坡、山沟或草滩上,尸体裸留為鸟兽吞食。过10天半个月后去看,待肌肉被鹰吃尽后,将骨头就地埋葬。
另外也有人死后将尸体赤裸放在临终时的那个位置上,家人带帐篷搬走。隔一段时间看是否被鸟兽吃尽,然后将骨头埋好為完。

六:土葬
土葬是西藏最原始的习惯,佛教兴起后在西藏基本上不作為正常的葬丧方式,但在康区极少数边缘地区据说仍沿袭至今。在西藏的大部分地方,土葬仅仅是一种用于因患麻疯病等传染病而死的人的葬丧方式,自然是埋在地下不使其传染。另外在一些地方则规定乱伦者和犯罪处死、凶杀而死者不许火葬、天葬和水葬,必须实行土葬。

除了上述的葬丧习惯,在西藏还有崖葬、多次葬等。其中崖葬是在人死后将尸体葬在遮雨、通风、蔽日、乾燥的自然崖洞内,用石块封上口。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这今仍在西藏的少数地区流行。

而多次葬是在康区流行火葬地区采取的一种葬法。即如果夏天死人,火葬要污染环境得罪地方神,引来天乾,故只好土葬,秋收后再挖出来火葬。这就是多次葬。

上述葬法局限于少数地区,不带普遍性。

以上葬法在进行之前都要举行宗教仪式,但藏人幼儿夭亡,死后不举行什麼葬礼,靠近江河流域的直接投入江河之中。在没有大江大河的地方则把尸体放入陶罐中,盖好埋在野外或专门安葬幼儿的墓地,然后再请僧人念经超度。

葬礼的习俗与禁忌
人死后,在尸体边点上油灯,作為供养,也有的解释為是為死者灵魂在阴间作指路明灯,不使他误入歧途。

西藏人的葬礼中最看重的是举行各种的宗教仪式以及上供下施,认為这是唯一对死者有益的仪式,没有象西方或中国那样送花圈、奏哀乐的习惯,也不布置专门灵堂(宗教高僧遗体放入经堂或专门的佛殿内),不烧纸钱,亲人不戴孝,送葬不放鞭炮,不奏乐(宗教高僧出葬要奏乐)。 在西藏,人死后,家人在四十九天内不梳洗打扮,取下一切装饰,不能笑,不能高声说话,不穿新衣服,更不能唱歌跳舞,前来吊唁的人也要遵守这些规距。一家死了人,邻居、村寨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不办喜事,不唱歌跳舞,如遇到经佔卜早已选定吉日,无法更改延期时,则向死者家携礼取得谅解同意,送上一些钱、粮、酒和其它物品。如果在节日前去世,同村的人除了小孩而外大人不过年,同时也会降低节日的喜乐气氛;有些地区村裡死了人,全村在三天之内不下地劳动,以示悼念等等。各种习俗因地而异,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死者家裡每过七天要為死者念经行善,举行各种超度亡灵的法事,到寺院供灯添油,给乞丐施舍,给野狗等喂食物,给小孩送食糖(有些地方称為讨六字真言,即小孩知道分发糖果的原因,因此会一边吃糖一边念颂六字真言為死者祈祷),希望為死者增加善业,早日投胎转生人间,一直做到七七四十九天為至。在此期间,家人禁忌杀生,虽吃牛羊肉,但不亲手宰杀。

到了最后一个七日时,亲朋好友、邻居、村寨都来举行较大的祭祀。四十九天一过,一切恢复原状,认為死者的灵魂已投胎或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他(她)与活人已脱离了一切关系,也忌讳提起死者的名字。但為死者点灯和祭念活动不断。周年后还要举行宗教仪式等。

死者生前的衣物和装饰及其财物,一般要将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送给寺院或僧人作為布施。有些地区将全村,甚至全部落的人和所有亲朋好友邀请到家中,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主人大办宴席,让其参加者尽情饮酒吃肉,热闹一天之两天。

藏人相信人死后还要根据自己的善恶因果报应投胎转世,其过程漫长而又充满艰险的,為此,死者要靠活人通过葬礼、点灯、念经、布施等,為死者增加善业,除去或减少恶业罪过,顺利通向光明,以求转世在具有成佛条件的环境内。

西藏的丧葬习俗

丧葬是人们对死者的归宿,对彼岸世界的认识及其生活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对死者的态度。西藏人由于受佛教的影响,非常重视死后的超度等宗教仪式,除了念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上供下施,即供养三宝和向贫弱者的施舍,子女甚至為此不惜倾家荡產,而天葬就是一种施舍,而且被称為是最后的施舍。

歷史上西藏流行土葬,但从佛教传入西藏后,西藏的葬俗就发生了变化,其中最流行的所谓天葬(鸟葬)就是佛教思想影响下產生的葬俗,其涵义是将自己的尸体施舍给动物。

由于佛教影响,藏人认為身体不过是灵魂寄宿的躯壳,根据缘起性空的思想,也不过是由各种元素聚合而成,当灵魂由于躯壳不堪使用而离开后,躯壳就变的没有意义,而如果把这个已经不能用的躯壳施舍给动物,自然就是功德一桩,特别是西藏人非常重视临死前的动念,因此也就格外重视这个被称為最后施舍的传统。民间传说这种葬俗源自帕党巴桑杰,据说觉囊派创始人帕党巴桑杰去世前,告诉弟子们将他的尸体施舍给动物。因為动物吃了人的尸体后就不会伤害其他的生命,等于拯救了其他生命,功德无量。由此西藏的葬俗由原来的土葬习俗转為天葬。其他如火葬(被认為是一种供养)、水葬(向鱼类施舍尸体)、野葬(向鸟兽施舍尸体)均源于同样的上供下施的理念。

尸体的处理程序
尸体的处理过程大同小异,人死后,立即向喇嘛或仁波切报告,请他念颂适当的经文,超度亡灵,防止灵魂走入歧途。祈祷神佛,让死者转生极乐佛界或尽快转世投生到佛法盛行之地,西藏人不会祈祷自己的亲人转生到仙界,因為仙界还是在轮回之中,人类却由于有限的寿命和困难而被认為是最有可能达到成佛途径的,因此藏人认為如果不能投生到佛界就最好转世到佛法昌盛的地方。这个程序完毕后,才能动尸体。

在一些没有喇嘛的地方,亲人除了念颂六字真言等通俗经文而外,有些地方还会对著刚刚断气之逝者的耳朵反复告诫他专心向佛祈祷,不要留恋家人和世间物等,死者亲属也尽量克製不能号哭,因為这会使死者怀念家人、留恋世间而影响其专心祈祷和奔向中阴之路。

一般而言,僧人尸体收為禅坐姿势,而有些高僧临圆寂时自然成坐姿势入定。而俗人的尸体一般是卷曲起来,并把头弯与两膝之间,成婴儿投胎姿势,但也有一些地方将尸体捆绑成盘腿、双手合什状。

尸体一般根据高僧的卦示要在家中停放三天左右,但如果是年底,则必须在新年之前处理尸体。期间开始请僧人来念经,以超度死者灵魂,出葬时间一般要经过打卦择吉日。

出葬那天,在康区一些地方,由子女或亲人轮流背著尸体顺时针方向围绕寺院,寺院的僧人也会集体為死者念经超度,然后送到天葬场或用其他葬礼。在卫藏等地区则是直接从家中背走。

另外在康区的许多地方,处理尸体的都是寺院的僧人,一般认為僧人处理尸体不仅使死者家属感到极大的宽慰,而且由僧人处理尸体使僧人更能感受无常,那些处理过很多尸体的僧人受到人们的尊崇。但在卫藏地区却有专门的背尸人,他们是俗人,而且并不认為是高尚的职业。

处理尸体的方法最普遍的就是天葬(鸟葬),此外西藏各地还有其他的葬法,主要有塔葬、水葬、火葬、野葬、土葬等,现一一简介如下。

一:天葬(鸟葬)
就是把尸体喂给鸟类,把尸体放在天葬台后,点燃松柏香烟,松柏撒上糌粑,香烟升起,鹰群就会赶来并在上空盘旋或降落到附近静候完成一些宗教仪式,这时天葬师将尸体固定后在尸体背部划开,鹰群就会一拥而上,抢食尸体,等表面的肉吃的差不多了,天葬师上前将剩下的尸体肢解,砸骨成碎,掺拌糌粑,供鹰啄食,以吃光為吉利。因為民间习俗认為生前作恶多端,為非作歹的人死后,鹰不吃这种人的肉;由于很多时候会出现鹰再怎麼也不肯吃一些死者的尸体的现象,有时同时送来几具尸体,几十成百的鹰拼命抢食其中的一些尸体,但对旁边另外的尸体却不闻不问,这些都助长了这种民间的观点。

在西藏因麻疯病或其他烈性传染病去世的不能实施天葬,因為担心将病传染给鸟类,有失施捨的原意,此外在很多地方还不允许乱伦者等死后天葬,这两类人一般只能采取土葬。

二:塔葬
塔葬是一种高层次的葬礼,只用于高僧大德或大活佛。塔葬习俗来源于印度。相传,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遗体由弟子和信徒门火化,其舍利被揭托等八国的人们分别引去,建塔供奉。这就是塔葬之始。后来这个习俗被佛教弟子门沿用。后来逐渐的开始将真身存在塔内供奉,西藏实行灵塔,已见史书记载為公元八世纪,在桑耶寺旁的山角下,為印度僧人莲花生修建了第一座灵塔,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其后如格鲁巴创始人宗喀巴以及其弟子歷辈达赖喇嘛、班禅喇嘛和甘登赤巴、其他大活佛等地位显赫或事业有成的高僧大德一般都采用塔葬。由于西藏歷史上高僧辈出,因此在西藏的许多地方都有灵塔,只是在中共侵佔西藏后,大部分在民主改革期间被摧毁,其他的也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摧毁。如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络绒扎巴圆寂后,就在甘登寺修建灵塔供奉,成為甘登寺吸引信徒的重要文物财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无產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将甘登寺彻底砸毁成废墟。从五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缺六世)的遗体也塔葬于拉萨布达拉宫内。

五世班禅到九世班禅的遗体也塔葬于扎西伦布寺内,后在「无產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被毁。公元1989年十世班禅喇嘛主持将人民私下保存下来的五至九世班禅之部分灵骨建一合葬灵塔于扎西伦布寺。灵塔本来只有一个法体,五人合葬灵塔在西藏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第一次。已经成為中共侵佔西藏、毁灭西藏文化的歷史见证和这一特殊时期的歷史產物。

十世班禅圆寂后,在后藏日喀泽扎西伦布寺专门修建金、银质灵塔及塔殿,其他地区的高僧天德圆寂后,有些在本寺内建造灵塔供奉。

灵塔是将高僧法体不动一刀一口,顺口和肛门将内脏取出,再用各种名贵药品和香料进行处理后,安放在用金、银皮製成的塔内。塔上瓖以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玉石、琥玻、宝石等各种珍宝,供奉在殿堂内,供信徒瞻仰和供奉。

布达拉宫内五至十三世(缺六世)达赖喇嘛的八座金质灵塔,其中五世和十三世的最高大豪华,高达十四点五八米。

灵塔的种类很多。有金、银、铜、木、泥灵塔。它是根据活佛的地位而定。金灵塔一般达赖喇嘛才有资格享受,其他活佛都是银质灵塔。除达赖和班禅的灵塔分别建在布达拉和扎西伦布寺外。其他活佛的灵塔分别存放在活佛所属寺院内供奉。灵塔的建立主要是為了让后世信徒瞻仰和供奉。

三:水葬
水葬的是将尸体投入江中喂鱼,投入的方式有的是在尸体上绑上重物直接投入水中;也有将尸体肢解后投入江河急流中的。在一些大江大河的河流域采用此种葬法。另外婴儿夭折后一般都是用水葬。

四:火葬
火葬也是较普遍的一种葬法,特别是僧人、高贵人死后,进行火化。在很多地方被认為是一种供养,烧毕将骨灰撒向高山之顶、大森林和江河之中。如果是高僧大德则将舍利子或骨灰装入塔中进行供奉。

火化时,请僧人念经,边念经,边用酥油引燃,亲人和好友也来烧油,以示祭悼和供养。

五:野葬
野葬主要流行于藏北高原和西藏吉隆以及蒙古的极少数地区。一般都是将尸体驮到离家稍远的山坡、山沟或草滩上,尸体裸留為鸟兽吞食。过10天半个月后去看,待肌肉被鹰吃尽后,将骨头就地埋葬。

另外也有人死后将尸体赤裸放在临终时的那个位置上,家人带帐篷搬走。隔一段时间看是否被鸟兽吃尽,然后将骨头埋好為完。

六:土葬
土葬是西藏最原始的习惯,佛教兴起后在西藏基本上不作為正常的葬丧方式,但在康区极少数边缘地区据说仍沿袭至今。在西藏的大部分地方,土葬仅仅是一种用于因患麻疯病等传染病而死的人的葬丧方式,自然是埋在地下不使其传染。另外在一些地方则规定乱伦者和犯罪处死、凶杀而死者不许火葬、天葬和水葬,必须实行土葬。

除了上述的葬丧习惯,在西藏还有崖葬、多次葬等。其中崖葬是在人死后将尸体葬在遮雨、通风、蔽日、乾燥的自然崖洞内,用石块封上口。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这今仍在西藏的少数地区流行。

而多次葬是在康区流行火葬地区采取的一种葬法。即如果夏天死人,火葬要污染环境得罪地方神,引来天乾,故只好土葬,秋收后再挖出来火葬。这就是多次葬。

上述葬法局限于少数地区,不带普遍性。

以上葬法在进行之前都要举行宗教仪式,但藏人幼儿夭亡,死后不举行什麼葬礼,靠近江河流域的直接投入江河之中。在没有大江大河的地方则把尸体放入陶罐中,盖好埋在野外或专门安葬幼儿的墓地,然后再请僧人念经超度。

葬礼的习俗与禁忌
人死后,在尸体边点上油灯,作為供养,也有的解释為是為死者灵魂在阴间作指路明灯,不使他误入歧途。

西藏人的葬礼中最看重的是举行各种的宗教仪式以及上供下施,认為这是唯一对死者有益的仪式,没有象西方或中国那样送花圈、奏哀乐的习惯,也不布置专门灵堂(宗教高僧遗体放入经堂或专门的佛殿内),不烧纸钱,亲人不戴孝,送葬不放鞭炮,不奏乐(宗教高僧出葬要奏乐)。 在西藏,人死后,家人在四十九天内不梳洗打扮,取下一切装饰,不能笑,不能高声说话,不穿新衣服,更不能唱歌跳舞,前来吊唁的人也要遵守这些规距。一家死了人,邻居、村寨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不办喜事,不唱歌跳舞,如遇到经佔卜早已选定吉日,无法更改延期时,则向死者家携礼取得谅解同意,送上一些钱、粮、酒和其它物品。如果在节日前去世,同村的人除了小孩而外大人不过年,同时也会降低节日的喜乐气氛;有些地区村裡死了人,全村在三天之内不下地劳动,以示悼念等等。各种习俗因地而异,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死者家裡每过七天要為死者念经行善,举行各种超度亡灵的法事,到寺院供灯添油,给乞丐施舍,给野狗等喂食物,给小孩送食糖(有些地方称為讨六字真言,即小孩知道分发糖果的原因,因此会一边吃糖一边念颂六字真言為死者祈祷),希望為死者增加善业,早日投胎转生人间,一直做到七七四十九天為至。在此期间,家人禁忌杀生,虽吃牛羊肉,但不亲手宰杀。

到了最后一个七日时,亲朋好友、邻居、村寨都来举行较大的祭祀。四十九天一过,一切恢复原状,认為死者的灵魂已投胎或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他(她)与活人已脱离了一切关系,也忌讳提起死者的名字。但為死者点灯和祭念活动不断。周年后还要举行宗教仪式等。

死者生前的衣物和装饰及其财物,一般要将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送给寺院或僧人作為布施。有些地区将全村,甚至全部落的人和所有亲朋好友邀请到家中,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主人大办宴席,让其参加者尽情饮酒吃肉,热闹一天之两天。

藏人相信人死后还要根据自己的善恶因果报应投胎转世,其过程漫长而又充满艰险的,為此,死者要靠活人通过葬礼、点灯、念经、布施等,為死者增加善业,除去或减少恶业罪过,顺利通向光明,以求转世在具有成佛条件的环境内。

語言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