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審查與操控:重建全球媒體的公信力與獨立性」: 無國界記者

全球媒體監察組織發布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地圖,象徵著民主第四權所面臨的危急情況。照片來源:無國界記者

國際新聞
Typography
  • Smaller Small Medium Big Bigger
  • Default Helvetica Segoe Georgia Times

這份由無國界記者(RSF)發表的聲明,不僅是一份針對當前全球新聞自由困境的緊急呼籲,更是一個針對當代資訊空間崩壞現象的全面性改革藍圖。

聲明措辭強烈,點出當前新聞業所遭遇的三重危機:經濟崩潰、政治干預與科技剝削,並直指中國共產政權為全球新聞自由的威權性威脅之一。

以下是聲明中幾個最值得強調與深入理解的要點:

 新聞自由遭遇的最大威脅之一:媒體經濟的脆弱性

聲明指出,經濟困境正在侵蝕新聞業最核心的價值——編輯獨立性。根據2025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有超過一半的國家新聞環境惡化至「艱難」或「惡劣」等級,這使得媒體更易被外部勢力(如政府、企業、科技巨頭)操控。若單看經濟層面,更有四分之三國家面臨嚴重挑戰。

重建新聞業的11項戰略建議

無國界記者提出明確改革路線,包括:

確保媒體多元性:尤其針對像法國Bolloré這類媒體併購案所造成的單一敘事危機;

推動新聞信任計畫(JTI):提高新聞產製過程透明度,而非審查內容;

建立企業民主責任制度:讓廣告商對資助假訊息網站的行為負責;

課稅科技巨頭(如Google、Meta):以彌補其對傳統新聞媒體造成的損失;

法制保障媒體報酬權與資訊空間公平性:例如歐盟著作權指令與澳洲《新聞媒體議價法案》;

將發展援助用於打擊「新聞荒漠」;

保障公共媒體獨立性,防止國家操控;

推行全民媒體素養教育;

推動《歐洲媒體自由法》與國際合作,對抗資訊操控與威權言論箝制。

 對中國政權的批評:制度性箝制新聞自由

雖未於完整聲明中列出細節,但前言特別點名中國的共產主義威權政權,這是在全球主流媒體與非政府組織中,少見如此直接點名中共的國際聲明。這表明無國界記者對中共在國際與國內資訊操控、審查、記者迫害等問題的長期關注與批判立場。

 呼籲全球民主社會立即行動

無國界記者明確呼籲各國政府、企業與公民社會,認知到新聞不只是商品,而是民主的基石。任何對新聞自由的打擊,無論是經濟性的或政治性的,都是對公民知情權與民主治理的根本威脅。

結語

這份聲明的重要性在於,它不只是問題陳述,更是行動綱領。特別是針對正在惡化的新聞生態,以及那些如中國、俄羅斯、伊朗等政權對國內外資訊戰的加強,無國界記者以制度改革為手段,強調自由新聞是全球共同利益,並強調唯有全球協作與結構性改革,才能守護這項民主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