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體監察機構無國界記者呼籲加強保護菲律賓廣播記者,紀念世界廣播日

圖片來源:無國界記者

國際新聞
Typography
  • Smaller Small Medium Big Bigger
  • Default Helvetica Segoe Georgia Times

在世界廣播日之際,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新聞自由監察機構無國界記者(RSF)突顯了菲律賓廣播記者所面臨的危險工作環境,菲律賓是全球對媒體工作者最危險的國家之一。

儘管廣播在向偏遠地區提供關鍵信息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菲律賓的廣播記者卻每天面臨暴力和恐嚇的威脅。無國界記者呼籲馬科斯政府立即採取果斷行動,確保這些記者的安全,他們繼續冒著生命危險捍衛公眾獲得可靠和獨立信息的權利。鑑於未受懲罰的謀殺案件以及持續的有罪不罰現象,無國界記者呼籲加強對媒體的保護,並為在執行職責過程中喪生的記者爭取正義。

菲律賓:對廣播記者而言最危險的國家之一

自1986年以來,菲律賓因公殉職的記者中,有60%是廣播記者。該國擁有89個廣播電台、49家報紙、6個電視頻道以及3家其他綜合媒體機構。對於廣播記者而言,最具危險性的調查題目包括政治、貪腐以及地方事務,這些議題使得廣播記者的工作風險極高。

以下是無國界記者(RSF)於2025年2月17日發佈的完整聲明:

世界廣播日:菲律賓仍為對廣播記者而言最危險國家之一,近40年來已有89人遇害

在世界廣播日這天,無國界記者(RSF)向菲律賓廣播記者致敬,他們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在全球對媒體工作者而言最危險的其中一國工作。馬可仕總統的政府必須採取有力措施確保其安全。

暴力和恐嚇是菲律賓廣播記者每日都要面對的現實,他們必須不斷確認自己是否安全,即使在錄音室也不例外。菲律賓群島分散的地理位置使電台成為資訊傳播的重要媒介,在偏遠地區尤其如此。然而,承擔這項重要職責需付出高昂代價:根據無國界記者的資料,在1986年以來因公殉職的147名記者中,便有89為廣播記者。

「在世界廣播日這天,無國界記者要向菲律賓廣播記者的勇氣致敬,其工作對確保公眾獲取可靠獨立的資訊至關重要,但他們卻須終日面對暴力。我們呼籲總統馬可仕及其政府恪守承諾,採取具體措施保護所有記者,讓這些罪行的行兇者不再逍遙法外。」

無國界記者亞太區辦事處代表艾玮昂(Cédric Alviani)

近期的受害者包括Cresenciano Bunduquin,他因在DWXR廣播電台所播出節目而多次收到死亡威脅,後於2023年5月在家中遭槍擊身亡。此前幾個月,DWBL廣播電台的主播Percival Mabasa(化名Percy Lapid)於2022年10月在首都馬尼拉郊區住處附近遭到槍殺。他的弟弟Roy告訴無國界記者,世界廣播日「痛苦地提醒我們正義仍難以伸張」。他指出被控殺害Percy Lapid的兇嫌Gerald Bantag「仍然逍遙法外,這是對司法的冒犯,而政府明知其下落卻未能採取行動,更加重了司法所遭受的侮辱」。

對記者所犯罪行不受懲罰

無國界記者彙整1986年以來的資料,指出無論菲國政局如何轉變,廣播記者在全國各地都遭到系統性的暴力攻擊。儘管媒體安全總統特別工作小組(PTFoMS)於2016年成立,但至今仍未取得顯著進展。記者遇害事件的持續發生突顯出當局未能保護媒體專業人士。

於工作中遇害的廣播記者多在調查極為敏感的議題,包括軍警和公部門內的貪腐濫權行為。在最危險的報導主題中,便包含與濫權及體制缺陷密切相關的組織犯罪和非法活動。報導政治(特別是地方層級)或人權和環境問題的記者也經常成為暴力攻擊對象。

自1986年恢復民主以來,菲律賓已有147名記者遇害,該國仍為對新聞界而言最致命的國家之一。在2024年無國界記者世界新聞自由指數調查的180國中,菲律賓排名第134。